新闻 > 玩家普文 > 腾讯员工揭秘 微信如何做到6亿用户?

腾讯员工揭秘 微信如何做到6亿用户?

发布时间:15-02-16 11:54 来源:品途网 作者:

【52PK 2月16日消息】微信由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到2013年第四季度,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月活跃用户数达到3.55亿,是亚洲地区拥有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先后实现了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钱包等功能。

现在的微信拥有巨大的话语权,近期它与支付宝的对决,更是霸气侧漏。那么,这么高逼格的平台是如何横空出世的呢?请往下看。

腾讯员工揭秘 微信如何做到6亿用户?

第一章 微信-创世纪

微信如何做到6亿用户?腾讯员工揭秘

微信的成功,让我相信: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2010年后,广研的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邮箱的布局已经相当完善,阅读空间也已到了强弩之末,那年最大的兴奋莫过于邮箱漂流瓶,一个简单的功能,却让邮箱的活跃用户翻了一番。

团队要发展,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时之间不知道可以做什么了,于是那段时间发生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团队第一次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做了大的规划,规划很宏大,计划做一个产品矩阵,包括邮箱、阅读、存储、记事本等,基本上把团队几年之间尝试过的产品重新做了梳理,每一个都将是一个独立的门户,从一个产品内的四个功能变成四个产品。

而2010年的移动互联网正处在爆发的前夜,团队当然对这个发展趋势早有布局,邮箱早在2008年就开始布局移动端产品,从最初的WAP Mapmail到后来的塞班版客户端,手机开发团队在2010年也逐渐成熟起来。

当时确定的四大产品方向,除了邮箱外,其余三个都没有移动端,但都做了规划。由于手机开发团队规模的限制,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当时只启动了一个新产品的开发--记事本,而且只是在iOS平台试错。

当时手机开发团队大部分人都是做塞班系统的开发,而iOS和Android作为新生的智能手机平台,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那个时候iOS和Android平台作为新平台开发者相当少,开发团队只能临时拼凑,iOS团队是从公司其他部门转岗过来的两个做Windows客户端的同事,Android是从塞班团队抽出来一个同事招了两个实习生开始干起来的。

2010年10月,一个产品的发布在互联网行业一石激起千层浪:Kik Messenger,这个应用有多火?它直接导致2011年成千上万的类Kik应用被研发出来,这其中就包括后来大红大紫的微信、米聊、Line和Kacao。

Kik Messenger的火爆源于它的极致简单跨平台,它是为移动而生的应用,几乎不花任何力气就在很短的时间基于手机通讯录建立起自己的关系链,这对于很多Web 2.0时代的SNS应用来说,是不可能做到的。

很短时间内,它就以席卷一切的气势开始革命,首当其冲的是各国的运营商们,这个跨平台跨国界的手机通讯工具,它可以在不同的手机终端实现文本图片的消息沟通,秒杀短信和彩信体验,它的体验之极致,甚至让当时的手机巨头--黑莓--在自己的手机平台封杀它。

在Kik甫一出现之际,小龙就预见了它的火爆之势。小龙当时给Pony(马化腾)发了一封邮件谈这个事情,并申请广研团队做一个类似的应用出来。Pony也极为赞许,并为这个应用起了一个名字--微信。

当时做了一个多月的记事本立即停止,开始投入微信的开发中,很多代码直接复用过来,目标只有一个:快。

就这样,十个人的微信团队又一次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启动了一个试错的项目,这次是三个平台(iOS、Android、塞班)同时进行。

而据说当时公司还有其他团队也在同时做类似的事情,且团队要强大的多,人力丰富有经验,但是广研的小团队文化,为了取悦自己的巨大信念,使得广研微信团队能够在几个团队中脱颖而出,第一个完成了产品开发,只用了不到四个月时间,在2011年1月21号于iOS平台首先发布了它的1.0版本。

在2011年初的春节期间,当Pony第一次使用微信并给出“体验很赞”的评价时,微信团队的信心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此时,广研的其他同事却并不看好这个体验简单到有些简陋的手机应用。

第二章 微信-冲出重围

微信的成功,除了团队的努力,时机的把握也很重要。

2011年2月,新年伊始。上一年年底的兴奋似乎已经逝去。微信在经过一个春节的讨论之后,尝鲜的人开始散去,只有很少的同事还在用着这个应用,因为那个时候有iOS和Android智能手机的同事还很少。微信并没有像Kik那样在很短的时间积聚大量的用户。

当时大家普遍不看好这个简单的应用。理由大致是:功能太简单了,QQ会杀死所有的类Kik应用--它只要做一个手机客户端。公司当时正在忙活着微博大战,虽然有几个团队同时在做类Kik应用,但公司内对这些应用的关注并不高。

但是公司的高层对这个应用还是寄予重望的,开年第二天,Tony亲自过来南方通信大厦给微信团队打气。而且,我们也能明显感觉到小龙已经把注意力完全转移到这款手机应用上面。

2月底,Harvey突然找到我,直接了当地问我:要不要过去微信做客户端?然后又解释说:过去微信团队只是暂时的,如果产品做不成,还是要回到阅读空间团队继续做下去。

当时我很纠结,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上刚刚找到感觉,放弃它很是不舍。Harvey让我考虑后再答复他。

我没有想太久,那天下午就答复了Harvey:我去。

2011年3月1号,正式加入微信团队,成为iOS客户端的第三个开发工程师,进小黑屋。

当时iOS开发团队的Andy给了我两本书,《OBJC基础教程》和《iOS 3.0开发技术大全》,让我在一周内看完第二周参加开发。

虽然从来没做过客户端开发,但是我一直觉得客户端开发没什么难度,况且我钻研计算机学科最难的课题--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有一段时间了,普通的开发工作对我来说真是小菜一碟的事情,Harvey当时也对我说:客户端开发只要上网找找资料学习一下,和同事讨论一下就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了。

确实没错。

我两天就把两本书翻了一遍,接下来的几天开始阅读代码,Andy的代码还是比较容易读懂的,我在一个本子上画了两天流程图基本搞清楚了底层的大部分逻辑。在第一周的最后一天,我写了一个iOS的“Hello,World”。

第二周开始,从一个小需求开始,一点点堆积OBJC代码。一周下来,也是相当的纯熟了。

于是接下来就参与了一个后来颇为重要的功能的开发--群功能。

在3月份,接连发了两个版本,但是用户数据依然不见起色。

很快,我们在4月初又发了第四个版本,这个版本微信的四个Tab位置被确定下来,最初的四个分别是:微信、通讯录、找朋友和设置。

其中,找朋友这个Tab可以看出当时微信的急迫,在这里,系统通过通讯录联系人、QQ好友、QQ邮箱联系人甚至企业域名邮箱联系人等多种关系链给你推荐好友,以期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积聚到用户。

但,用户数据依然不见起色。

另外一款应用的火爆引起了我们的注意:TalkBox。这个发语音短消息的应用有着与Kik类似的逻辑,但语音无疑是最大的亮点。类似的功能QQ很早就做过,但一直不温不火,但是当它被放到手机上之后,瞬间捕获了大量的用户。

另外一方面,智能手机在这个时候开始高速普及,尤其是iPhone 4的发布,以革命之势席卷了整个手机市场。

小龙判断:智能手机和PC是完全不同的,基于智能手机平台的功能和PC上也是完全不同的。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团队就一直在挖掘手机平台的各种可能,不断尝试利用手机天然的能力做出极致简单且自然的功能。

很快,我们决定要做语音。问题来了,团队没有做过多媒体的经验,语音需要的编解码能力如果等着公司相关部门支持,怕是一个月也未必搞得定。

当时我自告奋勇要求去搞语音引擎,虽然有信心,但内心很虚,一方面从来没有接触过语音编解码,另一方面,小龙和Harvey判断用户对流量很敏感,我们要做到比TalkBbox更小的流量(三分之一的流量)但却要一样的品质。

两天后,我发邮件给小龙:搞定了。那是我在广研做过的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估计那个时候小龙内心一定默念:呐尼!但这绝不是最后一次。

类似的事情很快又一次发生在2.5版本的视频功能上,同样的要求(WhatsApp四分之一的流量)编解码只用了四天时间,那次我通宵了两晚,并且在旅游的时候还在写代码,一时之间成为团队笑谈。

其实我只是把开源项目做了适配,在iOS上跑了起来,内里逻辑并没有太花时间去理解。我知道,项目的速度很重要,先完成再理解。后来很多的项目都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完成的。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微信2.0语音版终于在5月初发布了(这是正式第一版本,之前的版本都加了Beta)。当我们看到用户数据一柱擎天的时候,很久以来压抑在团队头上的石头开始粉碎。

接下来的发展,我们一直在追赶当时另外一个很火爆的类kik应用--米聊。我们当时从米聊的账号分配算法可以估计到他们的用户量,然后与自己的用户量做对比。但其实,我感觉大家并不担心米聊,以我们的产品研发速度和公司的用户基数,超越米聊是时间问题,大家真正担心的,是同门的另一个应用--QQ。

但,作为一个处在生存期的应用,必须一个假想敌来超越(这也算是广研做产品的一个潜规则吧),那就米聊吧。

当时用户对微信、米聊甚至TalkBox,感觉是差不多的,大家都在谈论着这三个应用谁抄袭谁,后来米聊做了涂鸦功能,他们的同事在知乎发表文章,说静等微信抄袭。

微信给的答复是8月初的2.5版本,除了那个我通宵两夜的视频功能外,那个版本最大的惊喜莫过于附近的人。可以这么说,语音版奠定了微信的基础,但真正让外界感受到微信强大的,是附近这个功能。

当附近的人发布的时候,相信很多人有这样的惊叹:微信原来有这么多人在用啊!

是的,我们很快甩开了所有竞争对手。

当国庆节那天我们发布摇一摇的时候,微信的地位已经是似乎无法撼动了。

但是,我们的担心还在,那个内心的幽灵一直挥之不去,团队依然崩的很紧不敢松懈。

本章结束。

另外多说一句:微信的“弹性工作制”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以前广研的作息最晚不过10点,从微信2.0之后,通宵会经常出现。

TAG标签: 玩家
关注52PK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或添加微信号:love52pk 关注“52PK游戏网

第一时间获取最火游戏激活码 最有趣游戏资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