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产业要闻 > 社交游戏明年纳入监管 开心农场不开心

社交游戏明年纳入监管 开心农场不开心

发布时间:09-12-23 13:01 来源:IT商业新闻网 作者:

著名的全球调查机构AC尼尔森曾预测,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媒体在2009年将遭遇降温。看来,即使是权威机构,也有跌掉眼镜的时候。现在,2009年已所剩无几,但社交网站依然风头正劲,外国离的远,就不去说了,就说咱们中国,如果说09年网上干什么的最多,莫过于“种菜”“偷菜”的了。以前泡在网上迷恋游戏的主要是年轻人,但这回连岁数一大把的老头老太也乐此不彼,平时矜持不苟的公司白领也半夜三更不辞劳苦爬起来照看自己的“菜园子”,让经营“开心农场”和其他“XX农场”的老板们着实大赚了一把。几个名不见经传的大学生组成的“五分钟”,只因不经意间开发了“开心农场”这款小小的WEB游戏而迅速蹿红网络。因为“偷菜”太火,不仅国内山寨网站在抄袭,外国也开始抄了。但是,热热闹闹的“开心农场”现在有些不开心了。

不开心之一:沾边“网瘾”,负面连连

黑格尔说过:“凡是现实的总是合理的”。“开心农场”跟以前的网游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拥有极为广泛、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用户群体。当今的老百姓太需要释放了,而简单易玩的“偷菜游戏”恰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可是,正是凡事有一利则必有一弊,正当“偷菜”游戏风靡网络,使男女老幼享受一点乐趣的时候,一连串如“沉溺自闭”、“不良取向”等负面新闻标题也随之而来。特别是当“没帮老伴上网偷菜六旬夫妇闹离婚”、“医生上网偷菜致使婴儿死亡”、“白领上班偷菜被炒鱿鱼”等频频现于媒体时,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没想到这种种萝卜白菜还会这么可怕!

于是,向来以承担大众教化为己任的各路专家学者纷纷上阵,在赚足了稿费的同时,一口认定什么少年网瘾、夫妻反目、白领遭炒都与这个劳什子“农场”有关。新加坡《海峡时报》12月12日在一篇题为《中国年轻的网游瘾君子永远长不大》中说:“网游上瘾人群曾经主要是学生,而现在,成年人也成为网游大军的主力”,而且,这支大军将会“引发很多家庭及社会问题”。面对社会上的种种声音,“五分钟”的开发者曾向媒体表示:很多社会问题本身就存在,偷菜游戏无辜被当成导火索,希望不要再被妖魔化。这种说法不无道理,谁都知道:没有“开心农场”的时候,夫妻反目、老两口打架也不新鲜。但是,毕竟现在有了“开心农场”,而且毕竟有些麻烦确实是由“开心”缘起,所以,“开心农场”要想继续开心下去,想绕过舆论和专家们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开心之二:明年“农场”不能“偷”

“开心农场”这款SocialGame(植根于网络社区的社交游戏)之所以吸引社会众多玩家,老少皆宜,雅俗皆宜,除了简单易玩之外,最关键的秘诀在于它的“偷菜模式”,如果没有“偷菜”,“开心农场”的人气早就散了。但是,正是这个“偷菜模式”引来了最多的非议。因为,一个“偷”字,触及到现实世界的道德底线。也是这个“偷”,让“开心农场”最终难逃文化监管部门的法眼:据报道,目前国家相关部门正在研究专门针对社交游戏的管理政策,最快明年出台。尽管多数网友认为,在虚拟世界“偷菜”不过是自找乐子,谁也不会真的到现实中做贼,但依然有专家认为“偷菜”有“教淫诲盗”之嫌,所以,“偷菜模式”歇菜的可能性极大。大概正是看到这一点,人人网的开心农尝腾讯的QQ农场等经过五分钟正式授权的网站已经一律将“偷菜”改成“摘菜”了。不过,这种“孔乙己”式的小聪明有点明显挑战监管部门专家智商的意思:不管你改成“X菜”还是“Y菜”,只要不经主人许可拿走了东西,就还是一个“偷”字。目前看,“开心农场”能不能继续活下去,改个什么说法并不重要,关键是原来设计的游戏模式能不能被监管部门的专家官员们认可。如果这种模式不能继续存在下去,恐怕不开心的不止是网上找点乐子的“菜农”们,农场的老板们将更不开心:他们必须找到一种新模式,来重新聚起这来之不易的网络人气。

据五分钟介绍,针对沉迷偷菜等问题,他们已着手对游戏进行修改(如调低每天可采摘菜的上限等),并希望游戏每天只占用玩家“五分钟”。记者在与部分网友交流中了解到,他们认为网络游戏的监管应该把重点放在内容上,只要游戏的内容不是黄色、反动和不健康的就无可厚非。毕竟,游戏不是教科书,失去了乐趣和新意,谁还玩游戏?

TAG标签:
关注52PK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或添加微信号:love52pk 关注“52PK游戏网

第一时间获取最火游戏激活码 最有趣游戏资讯

相关新闻

关闭